美國為啥不選煤制油?
作者:牟雪江 文章來源:2009-12-02中國能源報
中化新網訊 對于用“煤氣化技術生產替代燃料”,可以說美國是全球較早提出和進行研究開發的國家之一。特別是近年來為了避免受到國外石油供應和高油價的束縛,美國2005年出臺了能源政策法,其中包括撥款16億美元,作為發展煤氣化的補助金。
據統計,全球煤的儲藏量約為9000億噸,其中美國占27%,所占份額最大。但是縱觀全球煤化工產業的發展,不同于中國企業紛紛消化國外技術,并斥巨資將煤制油技術商業化的“高漲熱情”,雖然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發達國家均研制了煤制油技術,并進行了中試,但仍舊停留在試驗階段。
美國為何只研究不做“煤制油”?從“經濟性”來說,煤制油存在著三大風險:其一,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國際油價還會繼續劇烈波動,會給“煤制油”項目的經濟效益帶來較大影響,這也是當前此項目的最大風險。
其二,“煤制油”項目的規模效益十分重要。南非有著近50年煤制油經歷的Sasol公司得出的經驗是,只有實現了年處理煤炭量達到4590萬噸、年生產油品760萬噸的規模經營,才能對煤化工過程中產生的具有較高增值潛力的化工品進行合理加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其三,原料煤的費用約占“煤制油”產品成本的30%左右,因此,煤價過高將直接影響“煤制油”企業的經濟效益。
從“環保性”來說,在美國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警告,煤制油的生產過程將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實際上,使用煤制油所釋放的溫室氣體是燃燒普通無鉛汽油的兩倍。就環保角度來說,煤制油無疑是能源發展的一種倒退。研究人員按照美國實行替代能源計劃的目標作了測算,如果到2030年,全美1/5的汽油被煤制油取代,對環境產生的后果相當于增加了3400萬輛汽車的尾氣排放。
美國還有一個不進行煤制油工業化生產的理由就是,據有關數據顯示,在美國上煤制油項目風險高,同樣建一個工廠,在美國投資的成本比在中國要高30%到40%。
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曾表示,從世界范圍看,很長一段時間內,以煤炭為原料制油沒有任何優勢,這不是新能源發展的趨勢。